数字化阅读时代纸质书仍受中国人青睐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23日电(记者 于嘉)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图书大厦,供职于一家广告公司的孙婧拿着iPad,在书架上寻找不久前下载的几本电子书的纸质版本。
“对于经典书籍,看纸质版才有感觉,而电脑和手机这类电子产品,更适合获取一般性信息。”孙婧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发布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对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显示,74.4%的18岁至70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近年来,许多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里逐渐改变阅读习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通过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进行的数字化阅读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18岁至70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同时,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0个百分点。可见,图书阅读与数字化阅读暂未出现“此消彼长”态势。
专家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并存的时代,单一鼓励或支持哪种阅读方式都是片面的,因为两种阅读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和长处。
“阅读纸质书有利于进行反刍性思考和记忆,更能与作者形成思想‘互动’,而数字阅读方式更适合查阅式和检索式的实用性阅读。”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刘建鸿博士说。
除了纸质书在媒介形态上独具特色外,中国各地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积极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也提高了人们对图书的喜爱程度。
每个周末,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欧阳华玲会参加当地的“单向街”等实体书店举办的读书交流与分享活动。“参加读书会后,顺便买来交流和讨论的书细细品读,收获特别大。”她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各地已有400多个城市不定期开展读书月、读书周等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近年来全国建成的60多万个农家书屋和草原书屋,为农牧民提供了9亿多册书。此外,大量的社区书屋、图书馆等设施也为中国人图书阅读量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不过,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纸质书和数字化阅读率尽管双双上扬,但存在基数小、增长慢的状况。有关专家建议,由政府提倡阅读的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同时营造良好的爱读书氛围。
|